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厦门贝类养殖区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对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进行分析,并对贝类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贝类养殖区海水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 μg/L,1.23 μg/L, 0.05 μg/L,6.28 μg/L,0.033 μg/L,1.01 μg/L;沉积物中Cu、Pb、Cd、Zn、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0×10-6,39.5×10-6,0.07×10-6,97.3×10-6,0.05×10-6,7.20×10-6.生态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区海水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处于清洁水平.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Hg、As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于Cu、Pb、Zn,表明和Hg、As、Cd的潜在危害大于Cu、Pb、Zn,但整个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属于轻微,养殖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62.
微囊藻毒素-LR的臭氧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缪恒锋  陆新  严群  谢利娟  阮文权 《环境科学》2009,30(11):3288-3292
采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考察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通过对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8种主要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推测其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臭氧氧化降解MC-LR主要通过Adda途径和Mdha途径来完成对MC-LR的降解和脱毒作用.臭氧氧化的Adda途径是通过对MC-LR上Adda侧链的进攻,断开具有活性的Adda支链,而达到脱毒的目的;臭氧氧化的Mdha途径是通过对MCs肽环上面Mdha和Ala的断键,打开环状肽链,使藻毒素失去活性,在整个过程中Adda途径占主导地位.在O3∶MC为6时,MC-L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63.
滴水湖水系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每两个月采集一次上海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水系表层沉积物,检测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滴水湖水系∑PAHs变化范围为74.03~579.20ng/g,平均值为272.55ng/g.其中,闸外引水河[(407.64±6.90)ng/g]≈闸内引水河[(427.99±213.84)ng/g]>滴水湖[(156.33±62.00)ng/g].研究区各点蒽/(蒽+菲)比值均大于0.1,说明PAHs主要来自于石油燃烧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滴水湖水系沉积物PAHs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但闸外和闸内引水河沉积物PAHs存在较低几率的潜在风险,湖区沉积物PAHs则无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4.
铁矿烧结烟气中的SO2来源于含铁原料和燃料中硫在高温下的分解和氧化,而烧结混合料对SO2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本文采用动态法研究了烧结混合料对SO2的吸附机理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低碱度和低吸附量时,表现吸附速度与吸附量呈线性关系,吸附动力学曲线遵从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并且在吸附初期,当混合料碱度越高且CaO来源于生石灰时,均有利于烧结混合料对烟气中SO2的多相反应吸附.  相似文献   
65.
在多信号输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中,传统GO法存在计算复杂、易出现误差和遗漏的缺点。将卡诺图化简法引入传统GO运算,利用其“合并同项,简化运算”的特点构建研究多信号输入系统可靠性的新GO模型。将其应用于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对具有多启动方式的给水泵进行可靠性分析,并与事件树运算结果比较,证明新GO模型适用于具有多信号输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多信号元器件故障概率可以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  相似文献   
66.
针对我国摆锤法下放安装风险分析研究空白的现状,基于工作安全分析与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法对水下分离器下放过程进行风险分析,考虑重力、海流力、浮力、阻力等多种复杂载荷,依据摆锤法下放步骤,分析水下分离器摆锤法下放过程受力情况,建立水下分离器下放过程受力关系。分析摆动过程中缆绳动张力随下放深度变化情况,为风险分析提出的有关水下分离器所受浮力、安装绳的动张力等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最终建立水下分离器摆锤法下放风险评估体系,为我国摆锤安装法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67.
浏阳河水、底泥和土壤中高氯酸盐的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浏阳市境内浏阳河水、底泥及附近土壤中高氯酸盐的污染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采集的浏阳河水中均含有较高浓度(65.8-170.0μg·1-1)的高氯酸盐,并且其含量与距离浏阳市的远近有很大相关性;但底泥样品中基本不含高氯酸盐,土壤样品中高氯酸盐含量也相对较低(0.68-14.1μg·kg-1),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氯酸盐在固体介质中具有较弱的吸附,并且一旦进入水环境介质中即会随着地下水或地表水快速扩散.  相似文献   
68.
采用一锅水热合成法制备Fe掺杂Bi2MoO6光催化剂,对Bi2MoO6的主体结构进行修饰和调整.在可见光LED照射下,利用合成的Fe-Bi2MoO6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peroxymonosulfate,oxone)对偶氮染料橙黄Ⅱ进行光催化降解.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对催化剂的形貌微观结构和化学价态进行表征,并应用在光催化活化PMS降解橙黄Ⅱ的过程中.结果表明,催化剂投加量为0.4 g/L,PMS投加量为0.4 mmoL/L,初始pH值接近中性条件下,Fe-Bi2MoO6材料对橙黄Ⅱ的去除率可以达到100%.经过Fe掺杂后,Fe取代一部分的Bi3+,致使主体晶格出现畸变,不仅有利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产生、分离和转移,还增强了 Bi2MoO6的光催化活性.Fe-Bi2MoO6光催化剂经重复使用5次后对橙黄Ⅱ的降解率仍然可以达到89.1%以上,具有优秀的光催化稳定性能.活性自由基的出现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由此展示出一种潜在的光催化降解机制,且Fe掺杂Bi2MoO6比单纯Bi2MoO6具有更好的光催化降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阮兆元  燕鸥  王体健  王勤耕  罗干  文金科 《环境科学》2023,44(11):5933-5945
为了解南京市溧水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分、来源及其对臭氧的贡献,2021年对区域内VOCs开展了为期1 a的走航监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溧水区ρ(TVOC)年均值为223.45μg·m-3,其中ρ(烷烃)为49.45μg·m-3(占比22.13%),ρ[含氧(氮)VOCs]为50.63μg·m-3(占比22.66%),ρ(卤代烃)为64.73μg·m-3(占比28.95%),ρ(芳香烃)为35.46μg·m-3(占比15.87%),ρ(烯烃)为18.26μg·m-3(占比8.19%),其他为4.9μg·m-3(占比2.2%).夏季的ρ(TVOC)平均值较高,为263.75μg·m-3,冬季较低,为187.2μg·m-3,春季为246.11μg·m-3,秋季为204.77μg·m-3.日均TVOC浓度,在09:00~10:00和14...  相似文献   
70.
对臭氧氧化去除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RR及LR的降解效能、反应动力学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藻毒素初始质量浓度、pH值、羟基自由基(·OH)抑制剂(HCO-3)、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降解速率常数与藻毒素初始质量浓度无关;pH值的升高、HCO-3和DOC的存在都会降低藻毒素的降解效率.在液相臭氧质量浓度为8.20 mg·L-1,pH=7.0,温度为(25±1) ℃,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MC-RR降解速率常数k=7.80×102 min-1,去除率达90.0%;MC-LR降解速率常数k=1.06×101 min-1,去除率达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